【摘要】2013年6月6日,OECD发布报告“测度专利质量:技术与经济价值指标”,总结分析了若干用于评估专利技术和经济价值的指标。报告提出的指标包括:专利范畴(即技术领域宽度,定义为每项专利被分配的四位国际专利分析号的数量)、专利家族规模、授权时滞(认为专利价值与授权时滞成反比)、参考文献数量、非专利的参考文献数量、权利要求数量(一份专利文档中权利要求的数量不仅反映了专利的技术宽度,还反映其预期市场价值)、专利被引频次、突破性发明(top1%高被引专利)、通用性指标(用于识别技术的通用性,通过被引量和被引专利的分类分布情况来测度)、原创性指标(通过一项专利引用其所在分类之外的专利的情况来测度)、激进性指标(一项专利的参考文献的分类数量)和专利维持情况。在分析以上各项指标特征的基础上,报告尝试提出了由4或6项上述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标,如参考文献数量、专利族规模、权利要求数量和专利通用性指标构成的综合指标等。
长期以来,企业和行业水平的不同导致发明专利的“质量”差别很大。2013年6月6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报告“测度专利质量:技术与经济价值指标”,总结分析了若干用于评估专利技术和经济价值的指标,包括:
1. 专利范畴
专利范畴即技术领域宽度,定义为每项专利被分配的四位国际专利分类号的数量。专利范畴指标定义:

其中,np表示专利P文件中列出的不同的4位IPC子类的数量。不同的4位IPC分类的数量越大,指数的范围越广,专利就具有较高的潜在技术和市场价值。
2. 专利家族规模
巴黎公约(1883年)规定,申请人可以自第一次提交专利申请后12个月内在其他国家/地区就同样的发明提交申请并声明第一次申请的优先权日期。在几个国家申请、有一个或几个共同优先申请且彼此相关的专利集合通常被称为专利家族。专利的价值往往与专利保护的地域范围有关,因此多个专利保护国家/地区和大型国际专利家族更显重要性。
专利家族的大小在这里被指代为发明提交保护的专利局的数量。世界各国家/地区法律程序不同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延迟,导致专利家族相关指标受一定的时效性影响。
3. 授权时滞
最近,相关研究提出专利价值与授权时滞(专利申请日到授权日的时间差)之间呈反比关系。研究发现:有争议的权利要求导致授权较慢,而理由充分的申请容易得到更快地批准;授权时间取决于申请方所作的努力和标记的技术周期中位置的重要性,重要的专利更迅速地被批准,授权时滞随着产业从创新初始阶段到后期阶段而减少。从专利审查员收集到的数据也支持这样的实证结果。
授权时滞指标建立在这些近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取决于专利按年度和技术领域的分层,定义如下:
其中Δt是授权时滞,Max(Δti)是同组专利授权时滞的最大值。
4. 参考文献数量
为了评估专利的新颖性,专利申请人须在申请文件中披露他们所借鉴的先验知识。这需要列出可能借鉴的专利、科学论文以及其他来源的基础知识。OECD在2009年就指出参考文献可以用来评估发明专利和专利申请中定义的权利要求的合法性。欧洲专利局(EPO)根据参考文献的相关性在专利检查中将其分类,特别重要的标记为“X”和“Y”引用,因为这些参考文献可能质疑发明专利的创造性。参考文献指标基于专利引用的数量,可以帮助评估发明的新颖程度和研究引用网络中的知识转移。另外,参考文献促进了国家、技术或企业层面的发明过程。专利引用的专利文献或非专利文献(如科学论文)已被证实与专利的价值正相关。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专利局引用习惯及披露规则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其他数据来源编制的指标一般不具可比性。
5. 非专利的参考文献数量
专利引用的非专利文献包括同行评议的科学论文、会议论文、数据库(如DNA结构、基因序列、化学物质等)及其他相关文献。非专利的参考文献能够反映公共科学对工业技术的贡献情况。这个指标还反映了专利发明与科学知识的密切关系,利于展示技术和科学发展的接近程度。有研究表明,专利引用的文献(即非专利的参考文献)可能包含更加复杂和基础的知识,而这反过来可能会导致的专利的普遍性;引用非专利参考文献的专利比未引用的专利质量显著提高。
6. 权利要求数量
权利要求决定了专利权人的权利界限,只有覆盖在权利要求中的技术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和实施。因此,OECD在2009年指出权利要求的内容决定了专利权利的宽度。此外,由于专利费的构成与专利文件中所包含的权利要求数量有关,权利要求越多也意味着专利费用越高。因此,专利文件中权利要求的数量不仅反映了技术专利的广度,而且标志着其预期的市场价值,预期值较高的专利其权利要求个数较多。
7. 专利被引频次
专利被引次数反映该专利在后续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发明的经济价值。被引频次可以写为:
其中, 是被引用的在Pi年公开的专利申请书i从公开日算起的T年(在目前情况下,一般为5年内)被引用的次数。Cj是一个虚拟变量,当专利文件j就是被引用专利文件时值为1,否则为0。J(t)是一组公开在t年的所有专利申请。
8. 突破性发明
突破性发明作为未来技术发展、新产品和服务的基础,是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创新。突破性发明已被证实与创业策略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强烈关联,是许多近期研究的核心。
学者Ahuja和Lampert在2001年探索了企业集团与突破性发明创造之间的关系,定义前1%的高被引专利为突破性发明,并发现三个有关联的问题阻碍着突破性发明:熟悉度、成熟度和相似度。其他相关研究发现企业的技术资源质量及多样性与突破性的创新正相关;突破性发明的城市和技术领域里的专利申请量显著增加;高品质专利(即突破性发明)会诱导在这些领域里的随后的创新。
9. 通用性指标
报告提出的专利通用性指数是在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HHI)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通用性指标用于识别技术的通用性,通过专利的被引情况和被引专利的技术分布(IPC)情况来测度。通用性指标定义为:
其中, , 是n位IPC分类的总数。
10. 原创性指标
专利的原创性关系到专利依赖的技术领域的广度。专利原创性由Trajtenberg等人首次提出,揭示了知识多样化和创新的重要性。指标揭示了拥有多样化的知识来源的发明(如属于多个技术领域的专利)引发了专利原创性。定义的原创性指标为:
其中, 是引文百分比,即专利p对专利分类j的引用数占专利p对国际专利分类4位(或7位)np专利代码引用数的百分比比值。
11. 激进性指标
激进性指标定义为专利引用的专利文献中每个4位技术分类的相对权重,OECD的激进指标计算如下所示:

其中, 表示专利p引用专利j的,且没有被分配到专利p中的4位IPC代码IPCpj的总数。
12. 专利维持情况
发明专利的维持行为表明专利具有一定的价值,因为没有人会为毫无价值的专利承担维护权利的费用。OECD专利维持指标对应简单的年数,是指保持专利处于授权状态的时期,即专利失效或被撤销前最近的一次续费,年份从专利申请时开始算起。
13. 专利质量(复合指标)
专利质量指标通常是基于专利被引、权利要求、专利维持和专利家族大小来测度专利发明的技术和经济价值的。这些指标对研究生产力是有意义的,关系着专利发明的社会和个人价值。不同企业的平均专利质量差异通常关系到企业的市场评估。
报告介绍的专利质量指标是实验性的,可能进一步细化。专利质量指数是一个综合4到6个维度的复合指标:被引次数、专利家族大小、权利要求项数、通用性指标,加上参考文献和授权时滞。
为了更好地解释专利授权时滞指数和参考文献指数的影响,报告提出了三个可供选择的实验性专利质量指标的定义:
(1)专利质量指标4:含4项指标——被引次数(最多至公布后5年)、专利家族大小、权利要求项数和专利通用性指数。仅统计授权专利;
(2)专利质量指标4B:含4项指标——被引次数(最多至公布后5年)、专利家族的大小、修正的权利要求和专利通用性指数。仅统计授权专利;
(3)专利质量指标6:含6项指标——包括上述相同的组件,再加上参考文献的数量和授权时滞指数。
由于专利质量的测度是基于被引次数和授权时滞这样的指标进行的,所以有一定的时效性。还应当指出的是,使用其他数据源(如美国专利商标局、日本特许厅)、不同的方法或监测时间段可能会影响专利分数、各国排名和行业地位。
报告所提出的三种测度方式展示了几个不同时间段的趋势,如图1至3所示。无论是哪种测度方式,从技术领域看,微型和纳米技术的专利质量相对最高;从国家/地区看,南非、澳大利亚、挪威和英国在所有测度方式中都是专利质量较高的国家。

图1 专利质量指标4实验结果

图2 专利质量指标4B实验结果

图3 专利质量指标6实验结果
王建芳 检索,赵 萍 编译自
http://dx.doi.org/10.1787/5k4522wkw1r8-en
原文标题:Measuring
Patent Quality: Indicators of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Value
检索日期:2013年6月15日
|